创始人杂记之五:攻心联
1958年,毛主席生平第一次来到成都武侯祠,看到诸葛亮正殿前的一副对联时,驻足良久,反复吟咏。
事后,毛主席要求四川的主政官员都要来看一看,看后还要记住。后来中央向四川调派官员,他也反复推荐。此后,邓小平、李光耀等中外政要都曾对这副对联作过高度评价,据说后来但凡四川有高官上任,都要到武侯祠来拜读。
2020年7月,我带着时光漫步运营总监蔡科和开发总监张睿博一起到成都考察项目。在完成工作后,我急不可待的带着两位同事到武侯祠欣赏这幅著名的对联。这幅对联悬挂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28年)赵藩撰写的,也就是传说中的“攻心联”: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一副对联,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此事要从对联的作者说起。
1902年,清政府紧急将原山西巡抚岑春煊调任四川总督,解决四川乱局。彼时,四川大旱,饿殍遍野,贪官污吏,横征暴敛。难民们走投无路,在全省数十州县发起暴动。岑春煊用铁腕镇压,暂时平息了局面。
赵藩是岑的授业恩师,师徒俩向来关系不错。赵藩对岑春煊的铁腕镇压颇为不满,又不好当面斥责,便在游览武侯祠时,写下了这幅著名的“攻心联”,其意在提醒岑要认清形式,不可过度使用武力。据说岑春煊看后果然收敛了许多。
“攻心联”上联没什么异议,是引用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七擒孟获”的故事、诸葛亮治蜀的典故。当时蜀国爆发了以孟获为首的叛乱,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带兵平叛。临行前,马谡谏言:“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谁说马谡无能?诸葛亮就是采用了马谡的建议,才真正让孟获“服其心”。
其实,在酒店日常管理上,对员工“攻心为上”、“服其心”,也是同样的道理:去年我在天津巡店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和员工宋清的沟通。她在提到自己的店长王会娟的时候,两眼放光:“那是我心中的女神啊!”同样,在上海店筹备期间,我和员工们一起开交流会,店助马梦影看着店长刘中双,眼泪汪汪的说道:“您为什么选择我跟着你啊?”
我想,这样的店长一定是走到了员工的心里。
下联大部分人都认为源自一次著名的辩论,主角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是刘备的“谋主”法正。
刘备占据益州之后,诸葛亮主持编修蜀国律法。结果这部名为《蜀科》的法律,既细致又严厉,法正提出异议:当年汉高祖刘邦占领关中,不过是“约法三章”而已;如今我们作为外来者,刚刚占领益州,恐怕不宜用严刑峻法吧?
诸葛亮解释说:汉高祖“约法三章”,因为是秦朝法律太过严苛死板,所以要用宽松的法律来调剂。但益州之前由刘璋统治的时候,对于地方豪强根本没有约束力,政令无法通达,反而让普通百姓备受欺压。所以,必须要用严明的法律重建社会秩序。
诸葛亮所说的话,即是要根据形势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政策。
我一直对下联这样的解释有异议:我感觉,下联应该是赵藩对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五次北伐”,耗尽了蜀国的人力物力的批评。否则,这幅对联就没有“劝诫”岑春煊的意义了。
后来,在写此文的时候,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居然发现了有人持相同的意见,那就是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品三国》时,提到类似的观点:攻心联含有对诸葛亮不断北伐,劳民伤财的批评。不过此言一出,引起了网上多数人的批评。
我想,不管怎么理解攻心联的下联,其提倡做事要把握趋势的道理,是非常正确的:
时光漫步成立于2013年,正好赶上了中档酒店发展的开始;
时光漫步用怀旧做主题,满足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对酒店产品个性化、特色化、主题化的需求;
时光漫步把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也顺应了酒店发展的趋势:服务是酒店业的第一生产力。
总之,在“攻心联”的学习上,我们可以总结这八个字:
“攻心为上”、“审时度势”
学会理解和运用这八个字,就能对我们管理团队、治理公司有很好的帮助。